武清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古为泉州,别称雍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武清,2000年6月撤县设区。区域面积1574平方公里,下辖29个镇街,人口95万。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近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三级财政收入24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在天津市区县行列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
2、区位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武清地处京津冀核心区域,是首都经济圈京津发展主轴的关键节点。武清城区距北京市区71公里、首都国际机场90公里、首都第二机场45公里,距天津市区25公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5公里、天津港71公里,处于首都经济圈的核心辐射范围。
京津城际铁路在武清经停,使之融入京津半小时时空圈;京津、京津塘、京沪、滨保、津保、津蓟等6条国家级骨干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2个高速口均匀分布全区;“九横九纵”区域路网四通八达,全区路网密度达169公里/百平方公里;加快创建天津市首个“公交都市”示范区,启动天津市区至武清新城的快速公交系统(BRT)规划建设,预计到2015年底全区公交线路将达到28条、公交车辆将达到近500部,公交站点实现500米全覆盖。
3、生态环境宜居宜业宜游
武清水清地绿天蓝,河流、湖泊、森林资源丰富。区内拥有总长184.2公里的一级河道4条、总长79.2公里的二级河道7条以及金泉湖、南湖等,活立木蓄积量、有林地面积均居天津市平原区县首位,全区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35%。域内南湖风景区、北运河郊野公园、津北森林公园和大黄堡湿地使武清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武清入选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使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落户在了这里。
近年来,武清坚持“环境立区”理念,围绕建设京津之间生态环境高地,2014年投入20亿元全面掀起“四清一绿”行动热潮,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区东部水系全部贯通,完成龙凤河等11条、90公里河道渠系治理,造林7.3万亩、植树440万株,新增城市绿地110万平方米,建成3万亩环城生态林、绿博园景观绿化等一批景观精品,水绿生态优势更加突出;关停规范污染企业568家,综合治理工业渗坑、排污口门、规模化养殖场等污染点源474处,华电分布式能源站投入运行,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PM2.5年均值实现“双下降”;集中力量开展清脏治乱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机动三轮车1.6万辆、拆除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2.7万个,整治堆场料场、建筑工地、私搭乱建等脏乱点位超过700处;完成371个清洁村庄和55个村街基础提升工程,建成34个美丽村庄和9个美丽社区,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4、软环境优势更加突出
武清以国内一流、国际接轨为目标,以流程再造和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全区41个审批部门、229个审批事项全部入驻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业务办理“一站式”、项目审批“一条龙”、行政收费“一票制”、资源交易“一屏通”、服务标准“一体化”。特别是作为天津市首批区县行政审批局之一的武清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标志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颗印章管审批”在武清初步实现,通过简政放权破解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此外,人才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服务业环境建设也正在扎实推进,“五位一体”软环境服务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
5、项目招商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武清已经形成以“双国家级”品牌开发区为龙头,商务区、京滨工业园、京津科技谷、电子商务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和下朱庄科技创新社区为支撑,镇街产业区为基础的园区经济增长格局。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爱默生、英格索兰、亚马逊、LG、住友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0余个和丹佛斯、娃哈哈、奥克斯、蒙牛、忠旺等行业龙头企业近200家。
2014年,全区引资到位额实现540亿元,新增超亿元项目80余个,新引进首都高端项目1057个,北汽集团、新兴际华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区内,全国首个侨商产业聚集区“侨梦苑”正式挂牌。总投资3300亿元的685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114个市级大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750亿元的忠旺铝业完成一号线建设、二号线加快实施,总投资100亿元的天狮国际大学启动建设,比亚迪电动大客车整车下线。
6、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2014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00亿元,增长20%,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70%;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5万家,6家龙头企业跻身全市民企百强,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全国电商20强龙头全部落户,关联及上下游企业超过150家,全年完成营业额600亿元,同比实现翻番增长;北运河旅游带全面建成,津北森林公园等14个节点对外开放,全区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长50%;以深度融入京津冀消费体系为目标,基本建成103国道黄金走廊、前进道欧式商业街,20余个商贸开发项目进展顺利,佛罗伦萨小镇二期和威尼都商业中心投入运营。
武清素有“京津鲜菜园”、“京津鲜奶源”美誉。近年来,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成6.8万亩种植业结构调整,建成天津市农科院创新基地、北国之春农业示范园、君利农业示范园和津溪桃园等一批示范园区和北运河、崔大路精品农业带,全区设施农业达到18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达到700余家,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农业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7、科技创新迈出较大步伐
2014年,完成企业转型40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科技型企业突破5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到255家,提前一年完成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博思特、中瑞药业、绿清科技、竹林伟业4家企业上市;累计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51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天津机器人产业联盟落户区内,天大前沿技术研究院等23个产学研项目入驻京津高校创新园,实施科技转化项目42个;聘请9名“两院”院士担任区政府顾问,聚集院士、“千人计划”等科技领军人才36名,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高端人才平台发展到42个,人才加速聚集态势已经显现。
8、城镇开发建设稳步推进
通过全面实施黄金走廊建设、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三大战役,武清现代化中等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此外,西北新城已启动规划建设,农村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多点开花,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城轴带、片区开发取得较大进展,泉州水城建设扎实推进,NBA体验中心完成主体,南湖片区滨湖景观全部完成,项目招商建设加速实施,功能新区框架已经形成;汊沽港、崔黄口、大王古庄、南蔡村等4个新一批示范镇完成13个村街拆迁,梅厂-上马台示范镇一期、黄庄二期等5个还迁小区投入使用,2万名群众迁入新居;道路、电力、供排水等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拓宽改造武宁路等6条区级骨干道路,路网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
9、民计民生明显改善
建成天津市首条城市健康绿道,天津市首家区县博物馆和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图书馆投入使用,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天津国际马拉松赛取得圆满成功;启动实施北大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拥有三级综合性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院各一家,在实施区医院、中医院扩建和二院新建的同时,抓好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运营,医疗卫生服务优质便捷;教育设施日臻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引进北大公学项目,以杨村一中、英华学校、黑利伯瑞国际学校为代表的品牌学校享誉津门,12人进入2014年天津市高考文科前20名;新增就业3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成第二殡仪服务中心,新建改造27处养老设施,提高了低保五保和大病救助标准。
10、目标定位
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重要节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改革开放先行区
版权所有 :"2015天津武清开发区杯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
京ICP备11033529号-2 | 策划支持:中奥路跑(北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